哥本哈根大會的開幕影片,讓我們一起愛地球,好嗎?

 

 

頭條新聞:11/26美國宣佈2020年前減排17%;事隔一天,中國宣佈驚天動地的2020年前減排40%,明年減排20%!!!嚇死人,中國展現魄力,成為世界對抗暖化的領導者!!!

    自從高爾的不願意面對的真相之後,全球暖化就變成一個眾人所關注的焦點,而在最近又有重大進展,前些時候上映了一部不錯的片子愚蠢年代、和最近上映的災難片”2012”,算是為年底(12/7)的哥本哈根氣候會議先行鋪路 。

 2012 

    前一陣子看到一份資料,顯示建造捷運所付出的總碳排放量,若加上營運前興建時所排出的,那他會與坐飛機每人平均排放量差不多,因為他施工時用掉非常大量的混凝土、也大量使用重機具去開山墾地、以及他不使用時也排出許多二氧化碳、還要加上捷運站營運的耗能。也就是說,捷運在節能減碳上的幫助有限,該資料顯示,唯一比較環保、節能減碳的方式就只有在尖峰時刻去擠公車。 

Energy consumption and GHG emissions per PKT.jpg

"以火車來講,如果真的要算就要從火車的製造、車站建造、鐵軌鋪設、電力系統架設、電力生產、柴油煉製、設 備維修、燈光、空調、清潔算起,到火車啟動、行駛、怠速、停車等等,假設一台火車 50 年壽終正寢,把五十年這一切二氧化碳排放都加起來,平均算到一個突然去搭火車的路人甲身上,這才合理。
這叫做歷史共業。

從上表可以看得很清楚,白色斜線的部份是每一種交通工具運行時的里程人均耗能、排放量,整個柱狀則是生命週期的里程人均耗能、排放量。

其實我們最需要的不是在那裡算今天排放了多少二氧化碳,而是需要像這樣的圖表,有個清晰的概念知道自己怎麼做比較好,或是知道政府最好不要做什麼。

如果你看到離、尖峰時間的公車排放量差距,你就會了解擠公車是多麼愛護地球的表現。如果你也看到捷運興建的環境成本,大概也就不會太讚嘆捷運運行時排放那麼少的溫室氣體了。"(引自future.less 二氧化碳要算整套的)

    但另一方面,像火力發電廠這樣的大型內燃機,由於太過龐大,導致效能不彰(最高50%左右),其中有許多能源的浪費;相較之下,汽車引擎小而精緻,他的燃燒效率反而高出許多,比較沒有能源的浪費。但這樣的說法卻又忽略了汽車在怠速、等紅燈時,他燃燒所產生的能量卻又完全的浪費,在都市區中,這樣所浪費掉的比例,實在驚人。

    因為要計算能源的消耗、碳的排放量太過複雜,各樣的算法,都會有其疏漏,我們為簡化問題,乾脆用一個比較物理的角度去看他,以使問題單純化。就簡單的物理觀點來看:

1.移動的效率越高,所消耗的能量越多。包含剎車時所逸散掉的熱、速度越快空氣阻力也越大。

2.移動的設備越安全、舒適,所消耗的能量也高。理所當然,載著鋼板跑需要比較多的燃料。

3.移動設備的機動性越高,所消耗的能量越多。做定點多乘客的的移動,會比機動個別單一乘客來的節省資源。

所以,自小客車因為高效、安全、機動,所它他付出的碳成本最高;而捷運也滿足效率和安全,只是機動性較低,所以總碳排也就不會太低;至於公車,安全、效率低、低動性也沒有說很高,所以最省資源。所以,我們大致上看到能量都消耗到哪裡去了,但是誰又願意犧牲效率去等公車?誰願意犧牲安全騎乘機車?誰願意犧牲機動性去轉乘大眾運輸?效率、安全、機動正是人類交通所追求的阿!我們先把對於交通的討論放在一邊,看一段影片

 

    影片的開始就提到了:能源出奇的便宜,所以我們可以有明亮但空無一人的辦公室,我們在晚上點亮整棟大樓說:城市美化,我在上課時間開著電腦說:方便資料取用,系上許多高貴器材開著燒錢就只是教學評鑑用,我常在想:我們這些高知識份子在做什麼?社會花了多少成本在培養我們?但我們實際上做了些什麼,又浪費了多少的比例?我常在想,是不是我們太自大了?怎麼說呢?以前的人們整天勞力,只能得著溫飽;而現在人們卻可以累積許多的財富,為什麼?現在人比較厲害?我想是人們其實不太會創造,只是在工業革命之後人們發現一個好方法可以大量的從自然中掠奪資源。人類不能創造利益,大多利益都是來自自然。人類勞力與自然資源之間的失衡,人類將自己的勞力視為極有價值,能換取許多東西,而自然資源則相對的沒有價值、便宜容易取得,自然我們就會去浪費,不會去珍惜自然資源,而且人們的貪婪永遠不會飽足。其實人類並沒有這麼了不起,面對地球環境變遷問題,我們多顯無助,可笑的是,那可能是我們的歷史共業所造成的。影片中的學者提到:富國須減排25~40%,但美國目前只承諾6~7%,我們必須達到的目標是多麼的高,但我們去沒有勇氣做到、我們不願意犧牲我們的一點舒適、一點利益去做到。從以上各點不難看出為什麼我會對於人類挽救全球暖化抱持悲觀的態度。

但是我認為縱使對結果是悲觀的,我們仍需積極的作為。就像人人都難免一死,但我們仍努力過每一天,不是嗎?我認為不論人類工業是造成氣候變遷的重要原因,也不論是否認為我們的作為能挽救地球,我們都應該盡力去行。我想,人類無論如何不是地球的擁有者;我們是地球的使用者、管理者,那我們就應當盡起本份、不負所托。

    我想,人人都知道如何節能減碳,但時常是立志行善人人會,真的行出來卻沒幾個。對我來說,要我不吃肉或許太難,但我可以少去吃到飽、少暴飲暴食,減少在食物上的浪費。不開電腦太困難,但可以調整電腦進入待機的時間、多使用網路資源,減少不必要電力浪費。要花更多錢買環保商品也不願意,但可以多做資源回收、二次利用。不吹冷氣也太困難,但我能節約用電、隨手關燈風扇。要等學校巴士太浪費生命,但是我可以找人一起共乘機車去台北。雖然做這些我可能仍會看見末日來臨,但希望這樣我就能不負社會對知識份子的期待、坦然的面對我所當進的責任。

 

資料來源:

物理雙月刊20076月火力發電與環境污染防治 張進發

Future.less 二氧化碳要算就算整套的

(影片:文茜世界周報9/19part2/5)

http://environmentalresearchweb.org/cws/article/futures/39408

 

================================報告結束的分隔線================================

我相信,我的朋友們,你們都很優秀,甚至比我都更優秀,希望你們在看到這之後也能身體力行,並且影響更多人去身體力行,因為我們只有一顆地球!!

 

我對於全球暖化還有疑問的問題:

1.水蒸氣的熱容量(比熱)是二氧化碳兩倍(也就是說同樣重量的水蒸氣能攜帶兩備的熱量),為什麼我們一直將所有的錯怪到CO2上?是因為大氣中水蒸氣的比例從沒變過?還是因為我們無法改變大氣中水蒸氣的存量?(但這個問題不改變我對人人都應愛護地球的看法)

http://zh.wikipedia.org/zh-tw/%E6%AF%94%E7%86%B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丁滿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